记得中学时在语文课本上学过泰戈尔的诗歌,明知是出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大作,但那几句意象浅显的白话散文实在没法让我领略它美在哪里经典在哪里。比如唐诗宋词,格律优美用词讲究朗朗上口,但凡听懂读懂中文的人都多少能感受到美;而现代诗,有点像所有现代艺术,一方面看起来似乎创作的门槛低了但欣赏的门槛却高了——我以前如是想。
然而最近我突发奇想把《飞鸟集》英文版完整读过一遍后,竟然对泰戈尔诗歌的想法完全变了。不再靠看别人赏析来硬灌给自己“这诗很棒”的想法,我自己突然品出来《飞鸟集》美在哪儿,还想明白了自己小时候看不懂的原因。于是就想以这篇文章来记下我对普通读者可以如何欣赏泰戈尔诗歌的几个想法。
以下是完完全全业余、个人的看法,没参考着文学评论或文献研究来修订,所以期待你不要抱着学习权威专业知识、而是探索个人感受现代诗之美的一种方式的期待来阅读此文。
1
在这次读《飞鸟集》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自然主义在这本诗集中的主导地位。
诗集被日、月、风、雨、鸟、兽,季节变迁、天气变化等自然现象占据了大量篇幅,除了描绘这些自然景物或现象外,还有人在其中生活的感受,以及以自然为隐喻的生活哲理。作为一个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人,我小时候对这些自然景观并没有太多切身感受;小时候看《飞鸟集》,诗句就如同穿过指间的风,无法引发我的注意。而现在呢,并没有突然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但由于现代生活携同电子产品的猛烈进攻,终于让人迟钝地意识到我也许失去了什么。于是突然间对城市中或残余或人工的大自然痕迹敏感起来,变得喜欢细细凝视一棵树一朵花一只鸟,注意到从日出到日落太阳在天空留下的颜色,认真感受风经过身体的触觉和风带来的气息。
Stray birds of summer come to my window to sing
and fly away.
And yellow leaves of autumn,
which have no songs,
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n.
If you shed tears when you miss the sun, you also miss the stars.
The trees, like the longings of the earth, stand a tiptoe to peep at the heaven.
而《飞鸟集》传达了人类曾经完全在大自然的环抱中跑跳的动态镜头,因为没有现代生活不间歇的干扰而能全然注意到此时此刻来自大自然的信息。现在读泰戈尔,古典自然主义生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Sorrow is hushed into peace in my heart like the evening among the silent trees.
2
另一个我小时候看不懂《飞鸟集》的原因在于其中很多小诗的哲学见解不能为小孩子所理解。比如下面这几首诗:
The Great walks with the Small without fear. The Middling keeps aloof.
I cannot tell why this heart languishes in silence. It is for small needs it never asks, or knows or remembers.
We read the world wrong and say that it deceives us.
The bird thinks it is an act of kindness to give the fish a life in the air.
当人生阅历和抽象思维能力尚且不足的小孩子看到这些诗句时,她只觉一切都像白开水,想不明白作者想表达什么,或者以为想明白了也不懂为什么值得书写。
3
宗教元素也是阻碍了我小时候理解《飞鸟集》的原因之一。作为在社会主义唯物史观无神论精神环境中长大的中国人,很久以来“神”都被我过于轻易地看作“迷信不科学”的象征。直到后来出国,特别是当最近一两年开始冥想练习后,我才对科学唯物体系外的思想产生了彻底改观和兴趣。
When we rejoice in our fullness, then we can part with our fruits with joy.
I cannot choose the best. The best chooses me.
Blessed is he whose fame does not outshine his truth.
Every child comes with the message that God is not yet discouraged of man.
泰戈尔的父亲是地方印度教宗教领袖,再加之他生活的印度(现孟加拉)文化深受宗教影响,所以他的诗歌必然常常充满宗教见解,比如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吉檀伽利》即为向神的献歌。如果缺乏对宗教的基础认知和开放心态,肯定会大大影响对泰戈尔诗歌的理解。
My wishes are fools, they shout across thy song, my master. Let me but listen.
而我在今年冥想的练习中也感受到,有些来自印度教佛教禅宗的东方宗教思想,其实也完全可以把他们从某个具体宗教中拆离出来,而当作对自己意识(consciousness)世界的探索,也同样会遇见与“神”对话的启示时刻(此处的“神”非任何具体宗教里崇敬的神)。比如下面这两首小诗:
When we rejoice in our fullness, then we can part with our fruits with joy.
I cannot choose the best. The best chooses me.
就把一个人在对神性探索中对这个世界呈现的另一种态度表现得恰到好处。
4
这次还发现一点从《飞鸟集》中折射出的当时印度社会现状,比如女性权益问题。泰戈尔家族是婆罗门种姓,当地望族。泰戈尔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在自己作品中积极参与印度的政治、社会和教育问题的讨论,但他似乎很少回过头来以同样积极批判的目光审视身边女性的处境。他的妻子穆里纳莉妮嫁给他时才10岁,因为他父亲希望泰戈尔早日结婚好好“收心”照料家族产业。穆里纳莉妮嫁给泰戈尔时没念过什么书,但在婚后学会了孟加拉语英语和梵语,还翻译过经典著作出演过舞台剧,可以看出她很聪明也有文艺才能,但当时的印度社会并没有她的舞台,她的全部生活就是围着丈夫打转。
有些评论说泰戈尔关心女性权益,但我对此表示怀疑,特别是当我读到《飞鸟集》的以下小诗时:
Woman, when you move about in your household service your limbs sing like a hill stream among its pebbles.
Chastity is a wealth that comes from abundance of love.
Dream is a wife who must talk.
Sleep is a husband who silently suffers.
Woman, with the grace of your fingers you touched my things and order came out like music.
当然作为一个教养良好家境富裕的人,泰戈尔与妻子的婚姻生活恩爱和谐,他并没有主观上压制女性权益的想法或动机,但他也许从未意识到印度社会中制度性的对女性的歧视。
我欣赏文艺作品的小心得
所谓读懂诗看懂画,第一步很简单,即观察到诗(画)本身描写了什么,比如三朵花两只鸟一次日出;第二步是看到站在这些意象背后的隐喻、作者境遇、时代社会背景、“主义”等;第三步则是能感受诗歌的立意、主题、思想。
当我们说“看不懂”时,往往还停留在第一步上,只触摸到作品的最表层;这就好比只看到一盘菜的照片一样,哪怕照片拍得再生动,那也和自己亲自去尝食材品味道是完全两码事。
但小时候上语文课时,我们也把参考书上对第二步第三步的总结抄下来了啊,但为什么那算不上读懂、欣赏呢?区别在于到底是主动感受还是被动灌输。因为“美”是一种内在感受和评判,一味遵从别人的解读反而会掩盖自己的真实感受。也许自己的真实感受很多时候混乱幼稚迷茫,但那才是你真正拥有的审美基础。
我一直认为审美虽然天赋占了很大成分,但也可以部分后天培养。比如当一个人增长了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基础知识后,往往更有可能自主走到第二步。另一方面,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也很重要;小孩子再有审美天赋也很难看懂哲理性思想性太强的作品。最后,尽早多接触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也非常重要——这也许是最重要的途径——早些培养自己对美的敏感度。品位是个年龄越大就越难改变的东西,曾有研究表示人过了35岁之后就基本不可能再接受新的音乐风格或新的口味。
接下来我想再读一读泰戈尔最有名的诗集《吉檀伽利》。
如果你也看泰戈尔的诗,欢迎在评论区写写你的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