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休息指南

如何高效休息是个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因为我早就发现,不会休息会让人在休息之后比工作完还累。17年时我还写过一篇文章《能量管理》,以记录当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最近我对这个问题又有了新体会,根据一些阅读和实践,我总结出下面这份“坐班族的高效休息指南”,这些方法对我来说非常有效,写下来和大家分享交流!

如果你只有两分钟时间:

缓慢深呼吸,进入正念冥想状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呼吸上。

我目前还没发现比全神贯注地呼吸两分钟更能让人快速放松平静下来的方法。

如果你有10-30分钟时间:

站起来做一些轻体力、重复性的简单劳动,比如叠衣服、浇花、装卸洗碗机等简单家务。

重复性轻体力活动可以开启大脑的默认网络,发散个人注意力,但大脑同时会在潜意识里继续思考休息之前的工作内容。这个方法尤其适合在工作上遇到一时解决不了的难题,需要“灵感”的场合。比如邮件写到一半不知道如何继续,遇到难缠bug时怎样在不同处理方法中选择最合适的这类问题。

如果你有1-2小时时间:

充分放松身体:比如运动、桑拿、按摩。最推荐的方法还是运动。运动对身体来说是一种“急性压力”。人体是很擅长处理短期急性压力(比如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机能水平,紧急情况会激发人体最高潜能)的,但不擅长处理长期慢性压力(比如长期低水平的压力可能导致抑郁症)。

如果你是能通过小睡恢复精力的人,也可以选择通过小睡来放松。但我总觉得这不适合大多数人。很多人午睡醒来,不只是身体放松,大脑也跟着下线,接下来半个下午都反应迟钝……

如果你有半天或以上的时间:

  • 有条件的话,去大自然里散步,切断网络,重新体会身体沉浸于自然环境中的感觉。

  • 做一些有创造性的、与本业不重合的爱好,比如读书、画画、写作、摄影、玩儿乐器等等。

当你有相对大块儿的休息时间(如周末)时,一定不要把所有时间都浪费在被动接收外界刺激上。我们所需要的说是“休息”,其实是想要重新找回被工作消耗的能量和活力——没有什么能比创造性活动更能主动激发能量的了。被动接收一整天的社交网络信息流,看似非常轻松,但实际上却会让人在情绪和脑力上都很累,同时人的内在精神需求也得不到满足。然而创造性的活动可以通过满足精神需求来让人感到更深层持久的快乐,那份能量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小结

总结一下,为了好好休息,其实我们很需要主动地去做点什么,而不是感到累了后就不假思索地被动接受那些看似轻松的静态选项。